跳至主要內容

文章

顯示從 12月, 2024 起發佈的文章

要開刀嗎?黴菌性鼻竇炎與黴菌的關係,有霉味要特別小心。

 黴菌性鼻竇炎(Fungal Sinusitis)是因為黴菌感染鼻竇所引起的疾病,主要發生在潮濕環境或免疫力較弱的人身上。黴菌孢子經由吸入進入鼻腔,累積在鼻竇內,導致炎症、阻塞,甚至侵蝕鼻竇周圍的骨骼與組織。 黴菌性鼻竇炎要開刀嗎 ?先看一下這張圖! 常見的致病黴菌: 曲霉菌(Aspergillus) – 最常見,會引起過敏性或侵襲性鼻竇炎。 毛黴菌(Mucor) – 可能導致危險的侵襲性黴菌性鼻竇炎,特別是糖尿病患者。 黑黴菌(Stachybotrys) – 可能引起慢性發炎,影響呼吸道健康。 黴菌性鼻竇炎的類型 過敏性黴菌性鼻竇炎(AFS) – 由黴菌過敏引起,鼻涕中可能含有黴菌團塊,病人經常鼻塞、流膿鼻涕、打噴嚏。 慢性侵襲性黴菌性鼻竇炎 – 黴菌會慢慢侵蝕鼻竇壁,甚至影響眼睛或顱內神經,造成視力受損或頭痛。 急性侵襲性黴菌性鼻竇炎 – 進展快速,多見於糖尿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,嚴重時可導致顱內感染、敗血症甚至死亡。 黴菌性鼻竇炎實際受害案例 🔴 國內案例: 台灣男子因鼻塞就醫,竟是黴菌侵蝕鼻竇 一名40歲男子因長期鼻塞、流鼻涕,以為是普通鼻竇炎,但症狀持續數個月未改善,還出現頭痛、臉部腫脹。就醫後發現他的篩竇及額竇已被黴菌侵蝕,檢測結果為曲霉菌感染,醫生立即安排鼻內視鏡手術清除黴菌,並使用抗黴菌藥物治療,才避免感染擴散至顱內。 🔵 國外案例: 印度COVID-19患者感染黴菌性鼻竇炎,導致黑黴菌病(Mucormycosis) 在COVID-19大流行期間,印度許多康復者被診斷出侵襲性黴菌感染(黑黴菌病),其中許多人鼻竇受感染。2021年,一名50歲男性因呼吸困難與嚴重鼻塞就醫,發現黴菌已經擴散至眼窩與顱內,導致視力受損。醫生不得不緊急進行手術,摘除部分感染的鼻竇與眼球,以阻止病情惡化。這起事件引起全球關注,醫界認為是因為COVID-19患者使用類固醇降低免疫力,使黴菌更容易感染鼻竇與大腦。 醫生對黴菌性鼻竇炎的看法 台灣耳鼻喉科醫師陳建志表示:「黴菌性鼻竇炎初期症狀與一般鼻竇炎相似,但如果症狀長期不改善,或鼻涕帶有異味、黑色分泌物,應盡快就醫檢查。」 美國傳染病專家Dr. Ruchi Gupta強調:「黴菌性鼻竇炎特別容易發生在免疫低下者,如糖尿病患、癌症患者,如果感染嚴重可能會侵入顱內,影響腦部功能。」 印度耳鼻喉專家Dr. Randeep Gu...